东华三院

Media Centre

后事处理感孤单 丧亲支援伴同行
东华三院「伴我同行」丧亲者支援成效评估研究结果发布会

东华三院「圆满人生服务」联同香港中文大学(中大)社会工作学系,于6月23日(星期三)举行「伴我同行」丧亲者支援成效评估新闻发布会,邀得中大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陈智豪博士及东华三院「圆满人生服务」服务经理周淑娟女士介绍研究结果,并由服务使用者分享经验。

当市民经历至亲离世,除了要面对哀伤、痛苦等情绪冲击外,很多时候还要处理不少繁琐的实际事务。由于华人对死亡的忌讳,加上不了解殡仪信息,刚丧亲人士每每要在短时间内认识如何办理相关事宜,包括申请死亡证等文件、申请食物环境衞生署火葬场、选择殡仪产品、安排丧葬仪式等。处理亲人后事的过程,往往令人感到份外的压力、彷徨和焦虑。

东华三院「伴我同行」为丧亲者提供支援服务

东华三院「圆满人生服务」于2012年设立「伴我同行」丧亲者支援服务,每年为近300宗个案提供免费殡仪咨询、陪伴办理后事、落实殡仪计划及情绪支援等服务,以缓减亲人离世所带来的悲伤情绪和压力,并协助丧亲者适应新生活。

「伴我同行」丧亲者支援服务并非代办殡仪事务,而是透过陪伴及协助丧亲者亲身参与后事,让他们感受到支援。从处理至亲后事的过程中,丧亲者可以抒发情感、表达思念,有助缓解哀伤及处理后事带来的情绪反应,包括无助、困扰、担忧、压力、孤单等,令他们更能接受家人离世的事实,疏导悲伤,同时提高丧亲者对后事安排的认识。从无知到认知,由无助到助人,服务使用者于亲自处理后事的过程中,减低了哀伤情绪的影响,甚至可转化成正向力量。不少服务使用者其后更成为后事支援志愿者,协助其它丧亲者办理后事。

「伴我同行」提供整全的后事支援,在丧礼后仍会定期跟进个案,了解丧亲者的适应情况,并继续安慰和鼓励他们面对生活上的挑战,跟进期可长达一年。服务亦会因应丧亲者的需要,提供情绪辅导、治疗小组或转介至合适服务。

中大社会工作学系评估「伴我同行」服务的成效

「圆满人生服务」早前委托中大社会工作学系为「伴我同行」进行研究,透过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来检视服务成效。研究随机抽出64位曾接受东华三院「伴我同行」服务的使用者(实验组)及招募66位非服务使用者(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所有参加者在过去3至30个月内皆曾经丧亲。研究收集他们的社会经济情况,面对丧亲及处理后事时的感受,对后事的认识程度等资料,并进行对比及分析。研究也邀请了10位前服务使用者进行深度访谈,进一步了解他们对服务的评价和在服务时的心路历程。

研究发现,使用及求助于「伴我同行」服务的以基层市民及长者居多,平均年龄为59岁,当中多数是失去伴侣者;近五成服务使用者每月收入低于1万元,以待业或退休人士为主;另有三成半服务使用者为独居人士。而受访的非服务使用者中,只有一成为独居人士,反映独居者在处理后事的同时,还要独自面对和承受当中的压力、悲伤及孤独感,因而需要更多的社区支援。「伴我同行」服务的介入,特别对欠缺社交支援、经济资源薄弱的市民,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亦发现,丧亲者的压力主要来自繁复的后事程序、对手续和丧葬仪式的不熟悉,以及对市场上林林总总的殡仪产品感到迷失,长者和行动不便人士尤其感到困难。此外,由于人们对死亡的忌讳,认为「白事不便对人说」,丧亲者往往不愿也不敢向外求助,只能无奈地独自面对哀伤和处理后事。

评估结果显示,「伴我同行」丧亲者支援服务成效显著:

  • 大约六成(59.2%)丧亲者在使用服务前感到孤独,而在使用服务后,比例下降至不足半成(3.2%);
  • 不足两成(18.8%)的丧亲者在使用服务前,认为自己能够得到所需资讯去处理家人的身后事,而在使用服务后,比例上升至超过九成(96.9%);
  • 与对照组(不曾接受同类服务的丧亲者)相比,服务使用者在情绪健康、资讯获取等指标在统计上有显著改善。

服务使用者对「伴我同行」各项服务评价甚高,有受访者认为「伴我同行」服务如同「盲公竹」,以专业知识带领他们办理后事,过程中不仅一直陪伴,亦顾及他们在情绪上以至生活上的其它需要。服务使用者陈泽先生分享指:「我一辈子都未曾有亲友在我身边离开,父母离世时我都不在他们身边,所以当我看着太太离开,十分难受,完全不知道要如何办理她的后事。『伴我同行』两位姑娘不仅指导我,还带著我、在我旁边陪我办理手续……后来我身体出现不适,有次晕倒家中,刚巧她们来家访时发现,送我去医院抢救,救了我一命。我太太已离开三年了,近日终于安排到上位(安置骨灰),对于两位姑娘一直以来的慰问和帮助,我非常感激。」

发布会上播放了服务使用者诗欣妈妈的访问——诗欣妈妈与其丈夫均为印尼华侨,在港没有亲友,她在预产期前几天发现诗欣心跳停止需要引产,对于女儿遗体的处理以至后事安排不知所措。其后医务社工转介诗欣妈妈接受「伴我同行」服务,让她与丈夫在社工陪同及协助下顺利举行了佛教丧礼,并进行了海上撒灰仪式。

「伴我同行」丧亲者支援服务社工易代恩姑娘指出:「疫情下,不少家属因未能陪伴住院长辈走最后一程而感到遗憾;亦有因子女在海外无法回港奔丧的丧偶者,独自面对另一半的离世并同时要处理后事,而显得情绪低落、孤单和无助;亲友因疫情而避免参与丧礼聚会,或因身处外地无法出席,使得丧礼场面特别冷清,加深了丧亲者的愧疚感和悲伤情绪。『伴我同行』除了为丧亲者提供防疫物资外,也增加了电话慰问的频率并适时作出服务转介,期间更举办了专门为丧亲者而设的音乐治疗网上工作坊,密切关顾他们在心灵和生活上的需要,以期减轻他们的哀伤情绪和孤独感。」

东华三院副主管(社会服务)娄振阳先生表示:「每个人对于亲人逝世有不一样的情感,有不同的哀伤反应,处理哀伤的能力也不尽相同,但他们同样需要关心、被聆听和陪伴。」他鼓励大众打破对死亡的忌讳,多关注丧亲者尤其是长者,留意其精神状况和需要,适时提供协助,抽空陪伴他们以减轻其孤单感与哀伤。他并鼓励丧亲者要主动求助,寻求支援:「东华三院的丧亲支援服务不仅提供后事咨询、伴行服务以至哀伤辅导,亦为有需要人士提供免费的殡葬服务,为丧亲者提供全面的支援。我们期待社会上有更多的资源帮助丧亲者面对难关,走出阴霾,重燃对生活的希望。」

东华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复康、兴学育才、扶幼导青」的使命和承诺,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全港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慈善服务机构。在过去百五年,东华三院在医疗、教育及社会服务方面均有长足发展,迎合社会需求,为市民提供收费低廉或免费的优质服务。现时东华三院共有350个服务单位,包括5间医院、36个中西医疗衞生服务单位、58个教育服务单位、227个安老、青少年及家庭、复康及社会企业/创新的社会服务单位,两个肩负守护和保育本地历史文化重任的服务单位,分别为东华三院文物馆和东华三院何超蕸档案及文物中心,以及22个提供殡葬及庙祀服务的公共服务单位。

*完*

传媒查询:欢迎致电2657 7899联系东华三院「圆满人生服务」计划

图一_陈智豪博士

图一为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陈智豪博士发表研究结果。

图二_刘泽民先生
图二为东华三院「伴我同行」丧亲者支援服务使用者刘泽民先生于发布会上分享使用服务的经验。

图三_陈泽先生
图三为东华三院「伴我同行」丧亲者支援服务使用者陈泽先生于发布会上肯定服务对他的帮助。

图四_娄振阳先生
图四为东华三院副主管(社会服务)娄振阳先生鼓励大众关怀及支援丧亲者。

图五_合照
图五为东华三院「圆满人生服务」联同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举行「伴我同行」丧亲者支援成效评估新闻发布会。

图六_伴你同行whatsapp stickers
图六为东华三院「伴我同行」丧亲者支援服务特别制作了【东华三院—伴你同行】Whatsapp贴纸,鼓励大众对丧亲者表达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