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三院

Media Centre

东华三院赛马会耆青艺坊开幕典礼

承蒙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的捐助,全港首间长幼共融艺术中心「东华三院赛马会耆青艺坊」(下称「耆青艺坊」) 得以成立,并推行为期三年的赛马会「耆青智艺乐无穷」计划。「耆青艺坊」开幕典礼于2018年3月10日新界沙田石门京瑞广场举行,邀得社会福利署助理署长(安老服务)彭洁玲女士及香港赛马会慈善事务经理列浩然先生担任主礼嘉宾。除开幕典礼外,该中心更于当日举行「ART赏–变」艺术推广活动,包括认知障碍症患者艺术作品展览及长幼共融艺术摊位。

东华三院主席李鋈麟博士太平绅士在开幕礼致辞时感谢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慷慨捐款港币1,249万元,支持该院成立「耆青艺坊」及推行有关的艺术共融计划,于全港不同地区推广长幼共融艺术。藉著艺术活动,可展现长者的潜质、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而鼓励青年志愿者及社区人士参与,则可增进公众对认知障碍症的认识,并为认知障碍症患者家庭提供适切支援。

香港赛马会慈善事务经理列浩然先生表示,随著人口老龄化,良好的跨代关系越趋重要。马会支持「耆青艺坊」推行赛马会「耆青智艺乐无穷」计划,透过长幼互动项目,增进跨代沟通,并推动社区内的互助精神,促进社会共融。长者亦可透过多元化的艺术活动,展示自己的创意,推广「活龄」及健康生活的讯息。

根据研究统计,香港现时80岁以上的长者,每10人中便有2至3人患有认知障碍症,而到了2039年,60岁以上的长者中估计约有333,000人患有认知障碍症。由于认知障碍症是大脑神经细胞病变引致大脑功能衰退的疾病,影响患者的记忆、理解、语言、学习、计算和判断能力,甚至改变部分患者的情绪、行为及感觉,因此患者的照顾者和家庭均承受极大压力。

东华三院多年来积极尝试以非药物治疗模式协助认知障碍症患者,更尝试把艺术创作元素融入认知障碍症患者及其护老者的生活中,配合青少年志愿者的参与和支援,改善长者及照顾者的生活质素。「耆青艺坊」就是以「长幼共融」为理念,以非卷标化及富趣味的艺术活动为媒介,为认知障碍症长者及照顾者提供训练和支援,并鼓励青少年、护老者及认知障碍症患者一同参与艺术创作及互相欣赏,加强青少年与长者之间的沟通及了解,藉艺术创作促进长幼共融,令长者、护老者及青少年的生命一起产生正面的转化。

有关东华三院赛马会耆青艺坊
「东华三院赛马会耆青艺坊」(「耆青艺坊」)位处沙田石门新落成商厦,中心总面积约1,700平方尺,邻近港铁石门站,交通便利。「耆青艺坊」承蒙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助成立,透过艺术创作突破传统服务只局限单一服务对象及地域的限制,混合外展与中心为本的服务模式,在全港不同地区推广长幼共融艺术,支援认知障碍症长者及护老者。服务内容包括艺术工作坊/小组、志愿者训练及服务;另会针对患有轻度至中度认知障碍症长者及其护老者提供个案服务,按个案需要设计治疗小组。此外,中心亦会在社区推广长幼共融艺术活动、教育讲座、艺术展览,以及定期举办与艺术相关的专业培训,与业界分享长幼共融艺术的经验及介入模式。

东华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复康、兴学育才、扶幼导青」的使命和承诺,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全港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慈善服务机构。在过去百多年,东华三院的医疗、教育及社会服务均有长足发展,迎合社会需求,为市民提供收费低廉或免费的优质服务。现时东华三院共有309个服务单位,包括5间医院、29个中西医疗衞生服务单位、54个教育服务单位、219个安老、儿童及青少年、复康及公共服务的社会服务单位,以及2个肩负守护和保育本地历史文化重任的服务单位,分别为东华三院文物馆和东华三院何超蕸档案及文物中心,负责宣扬东华三院历史、修复和保存机构档案等工作,藉此推动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

* 完 *

传媒查询:欢迎致电2859 7453 联系东华三院企业传讯处

 

1
图一:东华三院主席李鋈麟博士太平绅士(右六)、社会福利署助理署长(安老服务)彭洁玲女士(右七)及香港赛马会慈善事务经理列浩然先生(左六)一同主持揭幕仪式。

2
图二:东华三院董事局成员及主礼嘉宾社会福利署助理署长(安老服务)彭洁玲女士(前排左三)及香港赛马会慈善事务经理列浩然先生(前排右三)合照。

3
图三:在东华三院主席李鋈麟博士太平绅士(左)的陪同下,社会福利署助理署长(安老服务)彭洁玲女士(右)致送纪念品予香港赛马会慈善事务经理列浩然先生(中)。

4
图四:活动设有认知障碍症患者艺术作品展览及长幼共融艺术摊位,以增进公众对认知障碍症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