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income Working Elders
Details of this press release are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长者日专题探讨:「吾」退休?「唔」退休
随著人口老龄化、人均寿命增加,高龄人士的健康水平提升,近年社会有不少关于延长退休年龄、将长者纳入劳动人口等讨论。适逢11月21日是「长者日」,东华三院方树泉长者地区中心推行社区教育工作,并找来专责长者服务的社会工作员郑展豪先生,分享前线工作体验,期望提升筲箕湾区商户及社区人士对就业长者的认识及关顾,建立长者友善社区。
郑展豪先生从事长者服务工作十年,他经常走到前线接触和了解在职长者需要。他发现,在筲箕湾的街道上,仍有不少长者从事街边小贩、餐厅洗碗及街道清洁等工作。他接触过百位在职长者个案,发现不少具备领取社会福利金资格,只要身体机能许可,宁愿继续工作赚取薪金来维持生活。当中接近七成并没有考虑或计划退休,个中原因形形色色,包括透过工作肯定自我价值、寻找生活寄托、或者不想成为子女负担等。
郑先生表示,部份社区人士不理解长者「打工」原因,有些更误会他们年少不努力,没有积蓄而令他们晚年潦倒;有部份食肆商店会嫌弃他们的工作污秽,不希望他们久留。其实长者们都是靠自己努力,去维持生活及寻找到社会上属于自己的岗位,社会各界应该理解及包容。
东华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复康、兴学育才、扶幼导青」的使命和承诺,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全港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慈善服务机构。在过去百五年,东华三院在医疗、教育及社会服务方面均有长足发展,迎合社会需求,为市民提供收费低廉或免费的优质服务。现时东华三院共有350个服务单位,包括5间医院、34个中西医疗衞生服务单位、57个教育服务单位、227个安老、青少年及家庭、复康及社会企业/创新的社会服务单位,两个肩负守护和保育本地历史文化重任的服务单位,分别为东华三院文物馆和东华三院何超蕸档案及文物中心,以及20个提供殡葬及庙祀服务的公共服务单位。
* 完 *
传媒查询:欢迎致电2859 7453 东华三院企业传讯科联系
东华三院方树泉长者地区中心社会工作员郑展豪
马先生是一位70多岁清洁工「判头」,工时长、薪金不高,要清理的垃圾又重又大件,对他来说是吃力的。以他的年龄及财政状况,其实他可以申请社会福利金,马先生一句回覆:「我身为男人,别人靠我可以,我去靠人就不行,只要有气有力,推得动垃圾车,我就要靠双手『自己搵自己食』。」一份收入除了可以支持一位男士自食其力,更是马先生的个人尊严,工作对他而言是自我价值的肯定。
李女士,60多岁,千万不要以「婆婆」称呼她:「我才『60零岁』,未去到要退休。」李女士以前在饮食业担任楼面,近年食肆开始转用电子「落单」,加上五花八门的应用程序,她表示掌握不了,因此选择了不太需要面对新科技的洗碗工作,然而重覆及堆堆叠叠的动作也不是简单的工夫:「转一份我能够应付的、继续工作就好,没有工作个人很不自在。」原来工作是她一个未想舍弃的角色,亦是生活的寄托。
李氏夫妇70多岁,子女全数在内地生活,未有打算来港,而他俩亦没有打算到内地与子女生活。「仔女有他们的世界,唔好要他们忧心,我们自己都『搞得掂』!」李氏夫妇一同从事清洁工,现正领取长者生活津贴,却不领综援:「我们留些积蓄以备不时之需,『综援』应付不了紧急情况,到时要搞到仔女就唔好啦!」老一辈「多个钱傍身」、为子女考虑的想法,促使这一对夫妇在晴天雨天也在街上为我们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