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g Wah Group of Hospitals

Media Centre

东华三院回应2023年施政报告
协力政府为市民添幸福 为社会谋发展

Details of this press release are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香港,2023年10月27日)东华三院董事局就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发表了第二份《施政报告》中,在医疗衞生、教育、安老、儿童及青少年发展、房屋,以及历史文化保育等方面针对性制定方针政策及增拨资源表示欢迎和支持。东华三院会密切关注政府有关政策的详情及发展,并以民生所需为本,积极配合政府各项政策,为市民推出更多及时和优质的服务与支援,切实排解民生忧难,同心同行建设更幸福的香港。

东华三院主席韦浩文先生回应:「东华三院十分支持施政报告中坚守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四个必须』、『四个希望』及『青年兴则香港兴』等长远香港发展目标,并欢迎及支持政策制定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及成立『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等,东华三院积极在属校推展国民教育及中华文化教育,并与国内学校缔结成姊妹校,更于10月安排超过300位学生及100位校长老师到北京、上海进行交流访问,亲身体验及学习当地的文化历史,加强两地师生的深度交流。在青年发展上,本院的青少年全人成长中心─『东蒲』已于今年分阶段投入服务,打造成为孕育青年创意、创新、文艺发展的基地。本院亦支持『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至内地营办安老院政策,东华三院于今年6月,跟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及广州培贤职业培训学校签订合作备忘录,借以培训护理人才,为未来大湾区安老养老服务作好准备。另外,过渡性房屋项目亦是本院近年支持政府房屋发展的重点项目,本院属下的两个过渡性房屋项目,分别位于启德的『启德‧东寓』及位于马鞍山的『乐和‧东寓』现正接收申请,预计于2024年1月陆续入伙,提供955个单位,而位于元朗流浮山的过渡性房屋亦预计于2024年第3季竣工,预计将可另外提供约1,233个单位,供约2,832人入住,协助解决香港居所问题,让市民安居乐业。」

就《施政报告》中个别的政策措施,本院的回应详列如下。

 相关范畴  回应
医疗衞生
  • 本院期望政府投入更多资源推动基层医疗,推动「预防为重,以社区为中心」的发展方向。本院相信透过公私营合作下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及「一人一家庭医生」理念可有效缩短巿民轮候公营服务的时间,更早获得适当的医疗照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除高血压或糖尿病高风险的市民外,本院建议政府考虑逐步扩展计划至更多其它慢性疾病。
  • 为确保香港医疗系统有足够医护人手,除引入非本地培训牙医及护士外,我们希望政府亦能关注其它医疗职系,继续增加各医疗职系的培训学额;对引入的非本地培训医护人员亦应限制其执业范围,以达到纾缓公营医疗系统及照顾弱势群体病人需要为目的。
  • 本院欣喜过去多年政府一直投入资源发展中医药服务,本院欢迎施政报告提出于2024年完成构建「数码化中药平台」,相信平台有助提高业界在采购中药时的鉴别能力及中药教育,有利保障病人用药安全,提升中药疗效。
  • 本院期望政府尽快完成《中医药发展蓝图》,本院将全力支持推动中医药不断发展,使香港成为国际重要的中医药枢纽。
  • 本院作为中西医协作服务的先行者,我们认为将中西医协作服务扩展至更多医院和病种是刻不容缓,本院将全力支持及推动将中西医协作推展至更多新病种。我们深信中西医团队对协作治疗模式已有相当经验,本院建议当局给予中西医团队更大自主度去计划及推行协作计划,放宽纳入标准及服务要求,让更多病人可受惠。
  • 本院将继续致力中医师经验传承工作及加深与内地中医药机构的合作交流,为本港中医业界提供高质素人才。
教育 高等教育

  • 本院十分认同政府锐意将香港发展成国际教育枢纽,吸纳优秀海外及内地留学生,并配合「八大中心」的发展需要多方吸引及挽留人才。为了使自资专上院校进一步迈向优质发展,政府准备明年透过批地及开办课程贷款等计划,支持自资专上院校发展及改善校舍,无疑有利巩固本港作为大湾区高等教育中心的地位。展望未来,希望政府亦能协助具备收生条件的自资专上院校兴建学生宿舍以扩充招收海外或内地学生的名额。

中、小学教育

  • 为有效增润中国史地、中华文化、国家发展与香港关系等课题内容,并以中国文化作为价值观教育的主轴,小学开设人文科以重组课程内容,实有必要。本院期望政府能在设立小学科学科及小学人文科时,在课程发展、教师培训及人手配置等方面,能及早加强为学校提供所需资源及有系统的专业支援。在课程设计上,亦期望能透过跨学科的课程统整,减轻师生的负担。
  • 本院欢迎在小学开设科学科,为学生的科学探索及动手能力打好基础。有关措施配合「科教兴国」的方针,符合国家发展策略。在巩固小学科学教育的同时,本院建议增润初中科学学习,增拨资源,为中学提供非经常性的津贴,优化课程及提升设备,提高初中科学科的趣味,并训练学生更扎实的探究能力,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衔接。
  • 本院支持持续加强 STEAM 教育的发展,近年特别开设「行政长官卓师 STEAM 教师工作室」,作为本院所有中学 STEAM 教师的教研及培训基地,由本院一位曾先后三次获得《行政长官卓越教育奖》(科技教育)的资深教师带领,同时邀请院外中学教师参加,建立学习圈。
  • 随着资讯科技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对有关技术员的技术水平及工作能力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有必要考虑提升资讯科技技术员的资历要求及薪酬福利条件,并增加技术人员人数,将更有效推动学校 STEAM 教育的发展。
  • 本院非常同意及重视与内地省市教育单位及院校合作。在疫情前,本院已经与暨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订定合作框架协议,建立教师培训基地,合作开办国情教育、学科教学、课程领导等教师专业培训课程,让本院教师对国家发展、内地课程、教学及评估策略等方面,得到更深入的认识,并透过协作平台,加强与内地专家、学者及前线教师的交流合作。
  • 近年新入职及晋升的教师数目渐多,不少教师需要在指定期限完成到内地的学习,期望政府尽快提供更多名额;此外,教师到内地学习或带领学生离港学习期间,学校需要聘请代课教师的开支也越来越多,有需要考虑同时增加聘任代课的资源。
  • 在更有效落实《教师专业操守指引》(《指引》),让教师队伍建立更淸晰的专业操守的标准,建议在教师培训及师资训练时提供更多在《指引》中并未涵盖的案例,如滥用病假、教学水平低劣等情况的惩处,确立专业准则,鼓吹优良师德及教风。
  • 本院欢迎教育局继续推动小学实施小班教学,并支持在人口下跌的契机下,尽早在全港公营学校全面落实小班教学政策,配合课堂进行探究式学习,提升小学课堂教学效能,同时建议政府及早检讨公营中学的班额,提高课堂内照顾差异的效能。
  • 本院小学全面推行正向教育,同时支持推动正向家长教育,以在家庭内延续和深化学校所推行的正向教育效果,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和正向思维,勇于积极面对人生将来各种挑战。本院希望教育局能举办有系统的家长教育课程,持续提升社会对家校合作及教师工作的认同,吸引年青教师投身教育事业。

幼稚园及特殊教育

  • 本院欢迎由 2024/25学年起恒常化「幼稚园搬迁津贴」,持续鼓励及协助更多幼稚园申请迁往由政府拥有的幼稚园校舍,建议政府将幼稚园暨幼儿中心纳入幼稚园校舍重置计划。
  • 本院欢迎政府拨款优化资助特殊学校辅导教师人手编制,让特殊学校为有自闭症的学生提供额外学习及成长支援;另外,本院十分认同政府在关爱共融的政策上,加强支援特殊学校离校生和其照顾者,成立专队在毕业学生离校前为其照顾者提供训练,以及安排离校后的照顾计划及连接社区支援服务。

学生与教师的身心灵健康

  • 本院何玉清教育心理服务中心多年来致力为学童、家长及教师提供培训及咨询服务,向来重视学生的情绪发展及精神健康,十分欢迎教育局在2023/24学年针对高小及初中学生的需要推出「精神健康素养」资源套及相关的推广活动。
  • 本院近年推出「Project CARE–教师身心灵健康计划」,透过多元化联校和校本工作坊,促进教职员身心灵健康。计划开展至今累积举办352 场活动。计划由临床心理学家和社工组成专业团队,并爲有需要的教职员提供个人咨询及辅导服务,成效良好。本院建议政府在关注学童精神健康的同时,仍多考虑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适龄学童人口下降问题

  • 施政报告提出的鼓励生育措施及吸纳年轻人才策略,均能针对香港整体持续发展需要而提出处理人口结构问题的政策方向。目前,政府已积极及早处理短期内将出现的中、小学及幼稚园学位空缺问题,惟面对本地人口结构性下降的影响,本港基础教育的学生规模难免缩减,不利整个教育系统迈向高质量发展。香港DSE课程对邻近地区有一定吸引力,建议政府开设中、小学招收内境外(包括大湾区)学生的试点,研究引入外地学生的措施及相关配套所需。
社会服务 Ø   安老服务跨境安老

  • l本院欢迎政府推出措施支援有兴趣的长者在大湾区安老,包括增加跨境安老的选择至内地机构营办的指定安老院,探讨资助综援长者入住「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的安老院,以及推出「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以扩大「长者医疗券」适用范围至大湾区内合适的医疗/牙科机构。此外,本院亦建议政府指定的内地院舍及医疗服务机构须为内地卫生部门认可机构,及制定服务标准及监管机制等,以确保服务质素。

长者院舍照顾服务券计划

  • 本院支持政府将「长者院舍照顾服务券计划」由护理安老院宿位扩展至需要高度护理的护养院宿位,减低这些体弱长者轮候安老院的时间,大大减低照顾者的照顾及经济压力。另外,亦可加强有关计划的宣传与推广,以更易明简单的方法让长者及照顾者认识服务券计划的内容。

长者学苑发展基金

  • 本院支持政府于2024-25年度,向「长者学苑发展基金」额外注资8,000万元,鼓励长者终身学习和投入社区。现时本院辖下共有18间长者学苑,遍布香港、九龙及新界,亦会继续积极推行跃动晚年。

推动有利长者生活的楼宇设计

  • 本院欢迎政府推动把通用设计和通达概念纳入楼宇设计手册表示欢迎。这将有利于长者的生活。本院期望当局在设计中能够多关注认知障碍长者的特殊需要。例如使用易于理解的图象指示,运用高对比的视觉设计,营造一个融合社区与认知障碍友善环境等。
  • 本院期待政府能在制定具体设计标准时,咨询更多业界专业人士及长者服务机构的意见,务求切合不同长者,尤其是认知障碍长者的实际需要,让长者安全便利地使用公共空间。

Ø   青少年及家庭服务

增设独立幼儿中心,以支援在职家庭育儿

  • 本院欢迎政府增设资助独立幼儿中心,以提升日间幼儿照顾服务名额,无疑为双职父母及有照顾困难的家庭提供支援。现时家长支付资助独立幼儿中心的月费约四千至六千元,本院认为政府可进一步提升对资助独立幼儿中心的资助额,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从而提升日间幼儿照顾服务的吸引力,为新婚家庭提供有利条件作出规划生育。现时0-2岁日间幼儿照顾服务需求殷切,本院认为政府透过增建资助独立幼儿中心达至增加日间幼儿照顾服务名额的方法外,建议政府考虑在现时幼稚园暨幼儿中心加设育婴服务。

幼儿中心家长津贴

  • 本院欢迎提高「幼儿中心家长津贴」由每月600至每月最多1,000元,纾缓家长经济压力。现时「幼儿中心家长津贴」由学校代为收取,由于幼儿中心行政支援不足,建议当局考虑将「幼儿中心家长津贴」直接发放予家长,以减轻幼儿中心行政工作的压力。

推动青年多元发展

  • 本院辖下营运六间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以及「东蒲」作为青少年发展中心,亦于2023年中开始分阶段投入服务,借以协助更多青年展示才能,开拓国际视野。除每年均举办青年内地及国外交流计划,亦接待国际青年团体到港交流,以推动本地青年发展。
  • 本院设有两间青年工作空间The Oasis,会定期举办青年创业讲座,并成功与大湾区建立网络,协助青年人于大湾区进行创业学习及交流活动。

保护儿童

  • 本院支持强制举报虐待儿童事件进行立法,期望可以有效及早介入处理怀疑个案。在过程中,希望政府能提供适当配套措施,包括适当的培训及清晰的指引,让业界同工可以有所依从,尤其对某些执行上的定义,如「严重伤害」等字眼,能有具体阐释,避免公众及前线服务人员造成困扰或额外的工作压力,亦期望政府能与持份者,就相关执行的细则,继续讨论。此外,随着强制举报虐待儿童条例通过,举报怀疑虐待儿童的个案预计会增加,因此实需要增加不同年龄层的儿童紧急住宿照顾服务的宿位。
  • 有关「儿童住宿照顾及相关服务检讨委员会」检讨报告内的各项建议,希望政府能尽快列出各项措施落实时间。而作为营办机构,亦明白政府会到单位进行巡查探访,以监察服务,确保及提升服务质素。除增加有关儿童住宿照顾服务名额的供应外,我们亦期望政府能尽快跟进报告内提及的其它建议,包括强化人手配置,检视现时儿童住宿照顾服务的人手配套和比例,以应付服务的需要及提升前线人员的工作士气,减低流失问题,以及优化现有服务转介机制和指引,加强儿童及青少年的离院支援等。
  • 本院欢迎政府大幅调高寄养家长的奖励金,相信此举有助吸引更多有爱心及具能力的寄养家庭提供服务。除进入服务前的培训外,亦建议加入定期培训的机制,提升育儿能力,以确保服务质素,并加强对寄养家庭各方面的支援,以便寄养家长能继续投入服务。此外,大幅增加社区保姆的津贴至每小时40至60元,相信能吸引更多志愿者参与社区保姆的行列。而不同区域对于社区保姆服务的需求均有不同,期望政府在增多名额方面能有相应的弹性安排。

Ø   复康服务

  • 本院欢迎政府提出改善康复服务及加强支援残疾人士措施包括:向领取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而有工作的残疾人士发放额外津贴,以鼓励就业;为有特殊需要儿童而设的到校学前康复服务达致「零等候」;向残疾人士院舍增加资源以增加护理人员的人手;增加展能中心延展照顾计划及职业康复延展计划的服务名额。本院相信以上措施均能切实回应残疾人士需要。

支援精神复元人士

  • 近来社区不时发生惨剧,加强支援精神复元人士实刻不容缓。本院赞成医管局个案经理与严重精神病患者的比例优化;并缩短精神科专科门诊的个案的整体新症预约轮候时间。本院欢迎优化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的服务并加强培训社区精神健康服务单位社工;并增加全职朋辈支援者职位及增设四间家长╱亲属资源中心。本院建议政府考虑参考朋辈支援者模式,增设家属朋辈支援者职位,让精神复元人士照顾者获得工作机会之余,亦可以朋辈及过来人身份支援精神复元人士照顾者。

残疾人士地区支援中心各成立一支专队

  • 本院欢迎政府于全港21间残疾人士地区支援中心各成立一支专队,支援特殊学校离校生及其照顾者,令特殊学校服务与成人服务能无缝衔接。然而,本院期望政府能全面制订「照顾者为本」政策,有系统及切实可行地承托照顾者,避免照顾者悲剧再发生。

乐龄及康复创科应用基金

  • 本院欣悉政府额外注资10亿元予「乐龄及康复创科应用基金」,至适合家居使用的乐龄科技产品以供长者、残疾人士及其照顾者租赁回家使用,将有助于提升长者的生活质素,并减轻照顾者的压力,但亦希望可预留资源聘请「乐龄科技大使」或津贴年轻长者担任志愿者以到户方式教授他们有效使用这些科技产品。
  • 然而,本院希望政府能考虑在科技培训方面投入资源,包括对长者、残疾人士及其照顾者、前线员工以及管理层的培训,帮助本院克服数码转型中所面临的困难,并在使用创新科技时的同时能适应新的管理和运营方式。我们期待在政府的支持下,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如何利用科技提升照护服务的质量,并为长者创造更好的生活质素。

Ø   社会创新单位

支援社福机构发展

  • 持续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加强跨专业协作,是本院恒久以来的工作。喜见政府决定设立5亿元专项基金,协助非政府机构应付发展需要,以提升机构的专业能力,让本院更能为巿民提供优质社会服务。

社区客厅

  • l政府计划在本年内在深水埗福华街推出首个社区客厅项目,扩展劏房家庭的生活空间,改善生活状况。本机构支持推行社区客厅项目,并建议加快试行步伐,同时在深水埗其它区域以及油尖旺、观塘和葵青等劏房密集地区尽快推出更多社区客厅项目,改善劏房居民的生活空间。两年前,本机构启动了社区共享资源库项目,为基层家庭提供额外生活所需物品,提升生活质素。本机构相信社区客厅配合社区共享资源库能产生协同效应,实时提供实质支援,推动社区参与,共同建立坚固的社区资本。

照顾者支援

  • 本院于2023年11月受社署委托,成立及营运「24小时照顾者支援专线」,提供咨询、辅导、暂托服务配对等专业支援。建议简化申请暂托/暂宿/紧急住宿的程序,例如由划一由外展到诊医生提供身体检查服务,减少照顾者使用服务的不便。优化呈报暂托空缺系统的实时更新系统,便利照顾者以及热线社工配对合适的暂托服务。
  • 本院支持政府于明年以荃湾及南区作为试点,委聘「关爱队」探访或接触独老和双老住户,把有福利需要的个案转介至相关社会福利单位跟进。我们建议可以将「关爱队」扩展至各社区,特别是位于离岛区等较依赖当区居民互助的地点,以加强对有需要的照顾者作出支援。然而,建议「关爱队」的成员需要接受培训,学习如何有效识别隐蔽而需要支援的独居长者和双老家庭,并了解提供适切社会服务的方式。
  • 另外,随著「24小时照顾者支援专线」及「关爱队」相继成立,预计转介有需要之长者、残疾人士及其照顾者,到长者地区中心、长者邻舍中心、残疾人士地区支援中心及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的数量有所增加,这直接增加中心职员之工作量,因此亦需考虑对中心人手的增援。
房屋政策 「解决劏房问题」工作组

  • 本院欢迎特区政府继实施「劏房租务管制条例」后,于本次施政报告中宣布成立「解决劏房问题」工作组,为劏房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从楼宇安全、消防及卫生要求、居住面积等研究解决方案,包括所需的行政和立法建议。本院相信有关工作组定必会广纳社会服务机构以及受影响劏房户的意见,有序取缔及改善劏房户的生活环境﹔本院凭借深厚的服务基层经验,定当积极配合工作组分享前线服务经验,共同为基层家庭解决住屋问题谋对策、寻出路。
  • 本院欣悉政府缔造宜居之都,继续积极解决香港居住问题。预计未来公营房屋供应将缩短基层市民轮侯公屋的时间。配合简约公屋及过渡性房屋项目,亦大幅增加房屋供应,解决不适切居所问题。本院支持政府设定最低标准劏房。为保障劏房居民安全,希望政府严厉执法,在楼宇安全、消防及卫生等各方面加强检控,早日「告别劏房、笼屋」的年代,让每个家庭有合适空间居住。
  • 本院现正发展兴建三项过渡性房屋项目,分别位于马鞍山落禾沙里、启德沐安街及元朗流浮山,将提供及营运约 2,100 个单位。本院希望能让基层市民家庭带来生活的改变,提供负担到、住得好、活得更好的安乐窝。本院亦希望与相关政府部门有更多的交流活动/信息,好让现时的过渡性房屋居民了解更多公屋轮侯情况,使居民有充分时间为上楼作出预算及准备。
历史文化、传统保育与传承
  • 本院将一如既往积极配合康文署专题活动,辖下庙宇及传统文化服务单位亦会积极参加「中华文化节」,弘扬中华文化。
  • 本院作为管理最多法定古迹及评级庙宇建筑的非政府机构团体,将配合「本地特色旅游鼓励计划」以及近日推出的「香港夜缤纷」等旅游推广活动,提供更多具有香港传统特色的创新文化旅游活动。
  • 本院支持沙岭殡葬城用地改作创科打造北都大学教育城的决定,本院会继续为大众提供优质及明码实价的殡仪、殓葬及骨灰龛服务。
  • 本院欢迎政府推展爱国主义教育、推广中华文化和历史及增设博物馆深化市民对国家及国情认识等政策,支持成立「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积极与本地及海内外文博机构合作策展及举办活动,透过宣扬东华慈善精神推动及宣扬中华文化,提升市民的国民身分认同和文化自信。
  • 本院亦支持关于文物建筑保育政策,积极参与东华三院属下历史建筑的考古和历史建筑保育及活化合作及交流,继续透过多元历史文化活动,推动本院历史中的中华文化内涵,加强属校师生对国家软实力的认识及认同,为新设博物馆专题展提供东华三院的历史资料。
  • 本院继续协助安排本院职员、老师及学生考察国内文博机构及历史文化遗迹,加强对东华与国家同气连枝历史的认识。
  • 本院欢迎政府推出「本地特色旅游鼓励计划」,鼓励旅游业界运用本院丰富的历史资源,开发具本地特色主题旅游路线和产品。

东华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复康、兴学育才、扶幼导青」的使命和承诺,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全港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慈善服务机构。在过去逾百五年,东华三院在医疗、教育、社会、历史文化保育及公共服务方面均有长足发展,迎合社会需求,为市民提供收费低廉或免费的优质服务。东华三院服务范围广泛全面;现时辖下共有363个服务单位,分别有:5间医院、37个中西医疗衞生服务单位、60个教育服务单位、232个安老、青少年及家庭、复康及社会企业/创新社会服务单位、2个肩负守护和保育该院及本地历史文化重任的服务单位,分别为东华三院文物馆和东华三院何超蕸档案及文物中心、24个提供殡仪、庙祀及义庄服务的公共服务单位,以及近年开展的2个过渡性房屋计划和营运地理空间实验室。

* 完 *

传媒查询:欢迎致电2859 7857 与东华三院企业传讯科联系

 

Photo 1

东华三院主席韦浩文先生回应2023年《施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