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0一0年 三月号
- 与中大历史系及本地史专家合作出版 《破与立》、《传与承》及《善与人同》
东华三院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慈善机构,其深厚的历史传统,一字一句记录在文物档案之内,其中包括会议纪录、通讯录、志事录、征信录、医疗纪录、图片等,均详细记载东华历年的活动。东华三院于2006年与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合作开展「东华三院档案资料汇编」计划,现已将数以千项与东华慈善事业、原籍安葬和殓葬服务有关和具代表性的东华档案编成五册书,并加插珍贵图片及注释。五册书包括于去年出版的《源与流─东华医院的创立与演进》、《施与受─从济急到定期服务》、《东华义庄与寰球慈善网络:档案文献资料的印证与启示》、以及今年3月出版的《破与立─东华三院制度的演变》和《传与承─慈善服务融入社区》。
《破与立》、《传与承》
去年推出的三册《东华三院档案资料汇编》,深受各界推崇,成为近年研究香港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承接上年的努力,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何佩然教授再编撰两本书册。《破与立》以东华1930至70年代管理层的改变为主轴,剖析政府如何借东华财困,以资助为名介入东华事务,但随战后人才素质提升,学兼中西的东华管理层渐渐得到政府认同,并逐步完善制度,成为现代化的慈善机构。《传与承》则探讨战后随政府社会福利政策改变和经济环境改善,东华的社会服务逐渐从战前济急扶危的角色转型为提供定期的安老扶幼服务,反映香港人整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善与人同》
为纪念一百四十周年,东华三院特别委托前历史博物馆馆长、本地史专家丁新豹博士编著《善与人同:与香港同步成长的东华三院(1870-1997)》。丁博士以故事形式描述东华于1870年成立的故事、背景、工作、与港英政府关系、从救济角色转化为社会服务机构等前因后果,并宏观分析晚清时期创建的东华,如何因应香港独特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发展出可持续的模式,对华人社会的演进和华人慈善事业的发展有精辟的见解;书内更有近百张珍贵的历史图片。
三册新书的发布会于3月25日假李兆忠纪念大楼东华医院礼堂举行,邀得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教授主礼。李三元主席于典礼上表示,这批历史书册对广大的历史爱好者来说,是研究香港的新开始。李主席指出,这十三个月内出版的六册研究著作,连同四年前与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合作的《益善行道》,在保存东华三院机构文化的同时,亦为本地史,特别是香港慈善事业进程提供崭新的研究角度。
为促进东华历史文化的长远发展,东华三院于4月1日成立「档案及历史文化办公室」,持续及有计划地为东华和香港历史文化保育作出贡献,延续东华「善与人同」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