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三院

About Us

Video Cover

东华三院的创办,可溯自建于1851年位于港岛太平山街的广福义祠。义祠原用作市民安放先侨灵位的地方,后来却成为流落无依人士及垂危病人的居所,卫生环境日益恶劣,引起政府及全港市民的关注。当时一群热心公益的华人领袖有见及此,便倡议集资于附近兴建一所医院。1869年,港督麦当奴拨出上环普仁街一个地段,资助十一万五千元建院费用,并于1870年颁布《倡建东华医院总例》,创办香港第一间华人医院。医院尚未落成,创院的华人领袖已在院址附近开设临时赠医所为贫病者提供服务。至1872年,东华医院落成启用,为贫苦市民提供免费中医药服务,奠定了东华三院善业的基石。其后,随着人口不断膨胀,医疗服务需求日增,位于九龙油麻地的广华医院及香港铜锣湾的东华东院相应于1911年及1929年分别落成投入服务。1931年,东华为加强三间医院的行政管理及资源分配,决定由一个董事局统一管理三间医院,合称「东华三院」。

创院初期,东华三院除赠医施药外,更同时提供社会福利及教育服务。在医院工程施工期间,有见工人在院址掘出一批骸骨,当时的创院总理便于西环坚尼地城兴建「牛房义山」,安葬骸骨,从此开展了东华三院的社会服务。此外,又肩负福利救济工作,每遇天灾人祸,必出钱出力赈济灾民,救济范围广及国内同胞。教育服务方面,东华三院于1880年利用文武庙捐款收益,于荷李活道文武庙旁的中华书院创办第一所义学,为贫苦学生提供免费教育,开创本港平民教育的先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东华三院在这非常时期,仍坚持在东华医院及广华医院提供有限度的医疗服务,又竭力协助疏散市民回乡、施粥派饭、派送寒衣、殓死救伤。和平后,东华三院全面恢复医疗服务,及至五、六十年代,东华三院着手开办中、小学及发展正规和系统化的社会服务。

经过百多年的耕耘,东华三院一直与时并进,配合社会的转变和市民的需求不断改善及扩展各项服务,现时东华三院已发展成为全港最具规模的慈善机构,所需的庞大经费除大部分由政府资助及小部分自服务使用者收取外,其余不敷之数及扩展服务的建设费均需向市民大众募捐,因此举办筹募活动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展望未来,东华三院将继续致力为市民提供多元化和优质的服务。

广福义祠

牛房义山

开办的文武庙西区免费初级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