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 6月号
- 档案及历史文化篇之一 从口述历史发掘东华精神
东华三院一百四十年的悠长历史,由无数香港人以至世界华人的经历累积而成。这些经历是个人的财富和机构的集体记忆,既远且近,引导我们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

东华三院起源自1870年根据法例成立的东华医院—一家以中医中药治疗贫病华人的医院。1869年,政府所拨的医院地段称为坟墓街(翌年才改名为普仁街),彻头彻尾是一个乱葬岗。筹办医院的华人领袖需安排将发掘出来的骨殖迁葬,才可奠基。当时香港在英国统治下,华人的生活条件极为恶劣,更随时受到疾病和死亡威胁。东华医院照顾市民「病」和「死」的根本需要,承传着中国明、清时代的慈善组织精神。不过随着东华医院为社会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而政府并无固定经常费资助,如果没有无数善士和行商的捐款,也难以维持医院和其它服务的运行,更遑论由东华医院发展成为东华三院。因此,东华三院虽然由政府立法,并拨地拨款支持成立,但实际上是由很多人抱着关怀弱小的心,不分宗族、乡籍及信仰共同建设的。可以说,东华三院的精神,就是香港人的精神。
要理解东华三院为何历经政治和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屹立不倒,并不断在原有的基础上寻求突破,达致新旧兼容,我们当可从东华三院文物馆储存的档案找到线索。档案最早可追溯至1873年,是东华三院政策制订、落实及执行的重要纪录,也是香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印记。除了大量文字和图片资料,东华三院更建立了一个口述历史资料库,搜集了近一百位与东华相关人士口述的第一身回忆,是个人与机构互动的人性化纪录。这些声音档案印证东华的历史发展进程,重现一些机构发展过程中可能被遗忘的片段,并为研究东华三院与香港的历史提供较广阔的视野。不过最重要的,是从中发掘到串连每个历史片段、千千万万香港人的关爱精神。
完成口述历史访谈的有东华不同年代的主席、各服务范围的退休或届退休的资深职员、属校学生以及热心参与东华筹款的社区人士等,最近其中两位受访者—李东海前任主席及黄炳贤前任筹募总主任于六月先后离世。他们一位是资深主席,一位是资深职员,访谈时流露的尽是「东华情」;他们的声音档案,将成为东华珍贵的机构文化遗产。
我自觉与东华不可分离
李东海主席1967年加入东华,1970年出任百周年主席,至今刚刚四十年。李主席在访谈中说,认识历史非常重要,这才可以检讨过去,展望将来。他很感激前一任的黎时暖主席拨出办公室,让他预备出版《东华三院百年史略》。他任内将广华医院的旧大堂闢为东华三院文物馆,保留东华的文物和档案。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人口开始膨胀,发展各类服务刻不容缓,董事局内大部分是商人,很能掌握经济发展的先机。为此李主席致力发展尝产增加收入,成立尝产发展委员会及尝产部,并特别邀得1963/1964年度的曾正主席出任委员会顾问,一年内开会十一次,完成厘订尝产建设计划草案。

李主席于1976年发起创立东华三院历届主席会,1986年开始历任该会主席至今年才卸任。他又分别于1987年开始为东华三院每年一度的秋祭典礼主礼,及1989年开始出任爱心满东华免费医疗服务捐助计划名誉赞助人。由于他也是东华三院顾问局成员,与东华的接触可谓从无间断。
李主席在口述历史中多番强调董事局团结和谐的重要性,说与前一届的黎时暖主席和后一届的黄乾亨主席是「铁三角」,为卸任数十年仍然延续朋辈间的情谊,感到非常欣慰。他又认为东华是做实事的机构,置身其中是一份光荣,并自觉与东华不可分离。李主席过去一年身体转弱,但仍尽量出席东华三院的重要活动。他最后一次在东华露面是今年4月1日的交代就职典礼,表达对新旧主席的支持。
以情味打动人心
黄炳贤先生中、小学于东华的学校就读,1968年加入东华,首五年在东华属下不同医院不同部门工作。1989年晋升筹募总主任,2009年8月退休,2010年6月离世。

东华三院为服务市民而建置,也因着他们的支持成就今天的规模。东华三院文物馆不但储存筹款活动的纪录和照片,还有可能是全港独有的相关口述历史。这些声音档案是香港人将爱心付诸行动的第一身纪录,印证着市民大众对东华三院的无比信任和支持。参加访谈的,有电视台高层、粤剧团的班主、屋邨屋苑的代表,还有担任筹款工作三十年的黄炳贤前任筹募总主任。
根据黄先生忆述,1968年无线电视成立已开始为东华筹款,1972年起节目在电视台举行,1979年定名为「欢乐满东华」。东华与电视台最初抱着尝试的态度举办屋邨筹款比赛,得到热烈的回响;其后小巴、的士、屋苑都加入协助东华筹款。这些支持者逐年增加,他们一方面募捐,一方面宣传东华三院,推动慈善精神。黄先生在访谈中表示,他工作生涯中最受感动的是曾经收到几位老婆婆数以百万元的捐赠,支持东华的医疗服务。她们都来自基层,个人生活相当清苦,黄先生怕她们一时冲动,总提醒她们留一些积蓄傍身。黄先生谓筹募活动推陈出新固然重要,寻求突破有一定难度而市民的捐赠大部分归因良好的服务口碑。近年东华通过网上或海报积极呼吁市民捐赠物业或遗产,黄先生表示个中牵涉的工作颇为复杂,但他在处理的过程中更加深切体会到市民对东华的信任和认同。累积三十年的筹款经验,他的要诀是以情味打动人心。
从东华三院的口述历史,可以体味机构一百四十年沉积而成的文化和核心价值,这是东华三院与每一个香港人共同拥有的珍贵资本,产生稳定社会的力量。在时间不断推移的过程中,每一个东华人都留下或深或浅的足印,构成了当代的社会精神面貌,我们能否为年轻一代留下足以回溯过去的经验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