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 9月号
- 扬威国际青年音乐节 黄笏南中学敲击乐团斯洛伐克夺金
东华三院黄笏南中学乐团在7月5至15日远赴东欧参与「第三届青年音乐节」,敲击乐团更于比赛中获得金奖!
「国际青年音乐节」乃欧洲文化盛事,斯洛伐克(前称捷克)国家电台将比赛内容向全国广播,该音乐节亦素以严谨、要求高见称,因此一直得到欧洲国家的重视。黄笏南中学敲击乐团以改编乐曲《鸭子拌嘴》在比赛中勇夺金奖,不但使欧洲同侪耳目一新,更令当地文化界及交响乐界对香港有另一番认识。
![]() |
东华三院黄笏南中学乐团团员于布拉迪斯拉法大主教宫前合照。
一步一脚印 成功非侥幸
1979年,蒙黄乾亨主席伉俪及历届东华三院董事局慷慨捐助,黄笏南中学的管乐团得以成 立。在这三十多年间,本院一直贯彻扶幼导青的精神,拨款资助乐团购买大型乐器,令学生有机会学习大型交响乐。经过多年来师生共同努力,乐团屡创佳绩;其后更先后成立弦乐团及敲击乐团。在交响乐界享负盛名的潘宝才先生、黄翔宇小姐、钱伟仪小姐及潘翠珊小姐亦曾在黄笏南乐团渡过青葱岁月,为他们璀璨的音乐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为了今次斯洛伐克的国际比赛,乐团日夜加紧练习,在临近比赛的数月,同学更在课余时间排练至晚上九时。不少热心的杰出校友专诚回校,指导学弟妹的演奏技巧,又与他们分享大型演奏的心得及经验,给予团员很大的鼓励和信心。
除了学生的苦链及前辈的提点外,东华三院的善长及校友的经济支持亦为乐团远征注入强心针。众所周知,远赴东欧的旅费不菲,乐器搬运更是昂贵,倘无热心的善长与校友资助,部分经济条件较弱的学生或会因经济问题而错失此难能可贵的赴欧机会。
首次出赛大获好评 敲击乐团夺金
敲击乐团的黎继扬同学和颜梓钊同学用了铜钹模仿鸭子,与其它同学生动地演绎了《鸭子拌嘴》,令世界各地的评判叹为观止。「我们练习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在酒店根本没可能将乐器开展排练,我们只能一边跟着节奏、一边用口模仿乐器声音作出练习。」音乐科主任卢世昌老师亦指出,面对这么多环境局限,同学依然设法克服困难,他深信,音乐交流团的经历对学生都是极为深刻的。
增广见闻 见识新时学得深
虽然弦乐团及管乐团参加的比赛项目只获得铜奖,但经验对学生而言,更为宝贵。弦乐团首席冯诺儿同学回忆亲眼看过多瑙河后的感觉:「从前觉得《蓝色多瑙河》没有甚么特别,但当亲临其境,方才体会、意味到歌曲意境。今天,我再演奏熟悉的曲目时,景物总是历历在目。」
弦乐团的陈怡铭同学忆述比赛时的情况:「对曲式中音量及分配的处理,是最困难的地方,各团员在练习时建立了深厚的默契和信任,凭借互相协调,演绎了一曲赢取全场掌声的《曼德尔逊》。」。
刘融同学提及在欧游的体验时说:「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东欧的街头巷尾,不难发现高水平的音乐表演。站在充满音乐气息的街头,我和其它团员都希望将自己提升到这样的高水平,这次旅程不单止是一个比赛,也是对东欧文化的认识,也令自己的世界观变得更阔更多元。」
![]() |
敲击乐团在斯洛伐克比赛前练习。
梁志坚校长十分支持乐团,特意在出发前亲身来到机场,为远赴东欧出赛的乐团送行。
梁志坚校长曾多度表示希望亲身随团支持乐团比赛,适逢七月初是中一收生的时段,梁校长需于学校主持收生工作,故无法亲身随团,但校长坚持每日致电予交流团关注活动发展及比赛情况。他希望透过到国外交流令学生走得更远,成就更高!
机会难得 吃水不忘开井人
若非得蒙东华三院及校友的赞助,乐团的苦练恐怕只能局限在香港公诸同好;今日再次让国际交响乐界认识东华三院黄笏南中学乐团,其实皆因东华三院善长仁翁与校友慷慨支持,本校乐团方能远赴欧洲,扬威异国。因此这不单是乐团与黄笏南中学的荣耀,更是东华三院的荣耀。
![]() |
弦乐团团员合照。
滴水还源 种在日本交流的苗
在斯洛伐克比赛中,黄翔宇校友担任敲击乐团的指挥并带领乐团获得金奖。黄翔宇校友在母校就读期间,恰巧参与了第一次的国际性音乐交流。当年,她与乐团在学校的安排下,前往日本参与比赛,在该次比赛,黄翔宇校友除认识世界级的交响乐演奏者,更立志要将国际性音乐交流的学习经验承传给母校的学弟妹。
07年乐团在维也纳青年音乐节中荣获银奖,黄翔宇校友亦肩负训练学弟妹的职责。今日扬威斯洛伐克,除了获得荣誉与认同,更重要的是与学生深刻体会在东华三院、黄笏南中学及乐团的支持下,一起迈向成功之路。
![]() |
敲击乐团指挥校友黄翔宇小姐(左一)与团员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