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0一三年 五月号
- 百年粤港融合:重构早期东华医院与广州善堂的合作关系
档案及历史文化办公室邀得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丁新豹博士及岭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刘智鹏博士,于4月6至7日带领二十九位东华三院文物馆志愿者首次到广州考察,追寻清末至民国年间东华与广州善堂合作的踪迹,印证文物馆馆藏档案文献的纪录。随团还有四位教育科职员及东华属校校长,期望透过了解东华早期的慈善服务,探索东华精神和价值,为制订院本德育课程带来启示。
![]() |
岭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刘智鹏博士在蒋光鼐故居博物馆讲述这位抗日名将的生平事迹。
晚清至民国年间,广东灾祸频仍,政局动荡,由本地绅商倡导的民间善堂纷纷在广州兴起,承担起地方救济的重任,包括著名的「九善堂」(爱育善堂、方便医院、广仁善堂、崇正善堂、润身社善堂、广济医院、惠行善院、述善善堂和明善善堂)。东华医院作为华南地区民间慈善组织的龙头,一直与这些慈善机构保持紧密合作;加上不少总理与广东有密切的商业及地缘网络关系,促使东华积极参与广东各种慈善活动,包括赈灾、筹款、医疗、遣送回乡、原籍安葬、平粜及药物采购等工作,涉及范围广泛,形成一个庞大的慈善网络,缓解天灾人祸中民众的困苦。
虽然当年举足轻重的广州九大善堂今天已成历史陈迹,考察团仍寻访了昔日与东华关系密切的方便医院旧址(现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也找到1923年孙中山先生致函呼吁东华协助筹募扩充经费的省城芳村惠爱癫狂院的旧址(现为广州市精神病医院)。此外,团员参观了展示岭南传统文化的荔湾西关民俗馆、蒋光鼐故居博物馆以及1932年东华三院主席陈廉伯的故居,这些都让团员更了解当年东华与内地慈善机构的联系。广州是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考察团因此亦趁机参观著名的石室教堂和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王宫博物馆,获益良多。
![]() |
团员于南越王宫博物馆细心聆听导赏员介绍。博物馆展出南越国宫署遗址、宫殿和宫苑等遗迹,包含自秦汉到民国十二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是广州过去二千多年岭南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的见证。
![]() |
1899年,广州瘟疫流行,商行筹款创立城西方便所,免费收殓尸体,救治病人。1901年更名为城西方便医院,现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
1918年方便医院致函东华医院,表示已接收东华送来二十七名脚气病人,并会代为保管东华给予每名病人的一元傍身费,待出院时发还。
![]() |
1919年广东及香港遭逢米荒,东华襄助广东各界联合组成广东粮食救济会,陈廉伯任该会主席,协助解决粤港缺粮问题。陈廉伯其后于1932年出任东华主席。此幢位于广州西关的大宅是建于民国初年的陈廉伯公馆,是一座糅合中西特色的建筑。
![]() |
1923 年孙中山先生致东华医院函件。
|
|
1923年孙中山先生曾致函东华医院要求协助广州的惠爱癫狂院筹款扩充院务。现位于广州芳村的广州市精神病医院(左)前身是1898年由美国传教士嘉‧约翰(J. G. Kerr)创办的惠爱医院(惠爱癫狂院),是全国第一间精神病专科医院。右图为现存建院初期的行政办公楼及碑记,是广州市受保护文物。
![]() |
医院内的碑记记述了医院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