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0一三年 六月号
- 《界》艺术活动 以不同角度认识不同的群体
爱不同艺术于5月1至2日假尖沙文化中心展览厅举办一项名为《界》的艺术活动,当中包括绘画及陶艺作品展览、纪录片欣赏及社区艺术创作「织彳亍」。活动藉着艺术媒介,与公众探讨「能」与「不能」。社区上存在「我们」、「你们」及「他们」之分,这都是源于各人心中有一条「界线」,而「界线」的定位就是用不同的「尺」去量度,从而划分成不同群体。本院期望透过艺术创作和欣赏,以直接和简单的方法让公众体验及了解社区上不同能力人士的特色,以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不同的群体,挪开隔绝人们的「界」。
展览的画作及陶艺作品,是由一群身体受着不同限制的人士创作,展现他们学习艺术的历程。其中塑造性的陶泥让他们实现心中的奇想;而画作则包括练习绘画立体实物和光影,也有透过绘画作为颜色练习。他们透过「搓圆揿扁」和操控颜色冲破原来的限制,享受自信和自娱,参观者均十分欣赏他们的用心和想象力。
![]() |
每一件陶瓷作品均反映创作者的独特性。
![]() |
画者学习绘昼光影和立体的作品。
纪录片的内容是透视台湾一间老人院舍里一群失智症患者的生活状况及他们与家人的相处情况,让社会人士了解他们的需要。至于社区艺术创作「织彳亍」则邀请观众以色彩缤纷的布条为轮椅及四脚架等复康工具粉色美化。「彳」「亍」(粤音斥促)的意思是缓慢地步行。社会上各人步伐不一,有的走路较快、有的走路较慢、有的需要使用辅助工具。可惜,愈走愈快的社会似乎忘记了或不认识行动不便的一群。以布条美化轮椅、四脚架及手杖等工具,不但可打破那种「冷冰冰」的距离,更让复康工具使用者展现出他们「缓慢的美」;参加者均认为这两天的活动具新鲜感,并表现得十分投入,相信活动能将不同能力的人拉近不少。
![]() |
社区艺术创作「织彳亍」的参加者均投入于美化轮椅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