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0一三年 十一月号
- 从家长及教师角度探讨 香港学童焦虑研究发布会
东华三院学生辅导服务与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携手合作,于本年1月至6月期间,在全港进行问卷调查,目的是从家长及教师角度探讨初小学童(小一至小三)不寻常的焦虑特质及患病率,以及识别儿童焦虑的保护及危机因素。是次研究分别收到二百三十五份由初小学生的家长填写及八十五份班主任填写的问卷,研究发布会于9月14日假香港城市大学举行。
在三百二十份问卷中,结果显示有接近一成二学童的焦虑水平高于正常,比例较海外同龄儿童为高;而且男生受到焦虑情绪影响的比例亦较女生高,有一成四男生的焦虑水平高于正常,而女生则有百分之九。此外,约有百分之八的学童患有轻度至中度的抑郁情绪病。
家长及教师问卷所得的研究结果相约,整体而言,在两类问卷中同样发现有约二成四的学童及约一成七的学童分别在「分离焦虑」及「社交恐惧」程度被评为高于正常水平,显示两者均普遍存在于初小学童身上。不过,两类问卷中有三项研究结果较为不同。在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超过半数的学童被评其「特定性恐惧」水平偏高,而教师问卷则只有百分之二十七;在「广泛性焦虑」中,教师问卷得出有四成七学童高于正常水平,而家长问卷则只有百分之零点七;另外,教师问卷亦显示约一成八的学童有较高水平的惊恐/广场恐惧,而家长问卷则不足一成。
就教师及家长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歧,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黄富强教授指出学校环境可能较容易促使学童产生广泛焦虑及惊恐;而特定性恐惧(如怕黑或昆虫)的差别,可能是基于家长较教师更了解学童的性格。研究结果显示家庭的「控制」及对「道德与宗教的重视」,亦是令儿童焦虑的危机因素。黄教授认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控制,或对是非对错的过分执着,会使儿童产生焦虑的情绪。此外,缺乏「学习成就的自我胜任感」及孩子们未能在家中表达自己感受均会增加男生发展焦虑情绪的机会;女生的情绪更较为敏感,父母对她们的控制越强烈越会容易让子女产生焦虑情绪,甚至反感。
相反,「主观快乐」、「学习成就的自我胜任感」及家庭的「休闲娱乐取向」,皆是儿童焦虑的保护因素。东华三院学生辅导服务督导主任万家伟先生指出,父母应在家庭中建立和睦团结的环境、并多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多参与课外或休闲娱乐活动;家长亦应减少对子女过分控制及避免过分执着对与错,以减低儿童产生焦虑的风险。而学校方面,应与家长携手合作,为学童制造愉快的学习环境;正面的人际关系及多与别人接触的机会,均有助减低出现分离焦虑及社交恐惧的机会。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郭黎玉晶副教授建议,家长与教师亦可发掘学童的性格强项,培养正面情绪,透过多赞赏、少批评及订定合理可行的学习目标提升学童在学习成就方面的自我胜任感,让学童在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东华三院学生辅导服务督导主任万家伟先生分享从研究结果看服务方向及研究展望。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黄富强教授在香港学童焦虑研究发布会上分享研究背景、理念及发布研究结果。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郭黎玉晶博士(右)与大家分享如何辨识及协助学童出现焦虑表征,并由东华三院社会服务总主任姚子梁先生颁发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