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0一三年 十二月号
- 东华三院「从性别角度看男士服务」研讨会
为了解男士向社福机构求助的情况、需要及困难,以及前线社会工作者提供男士服务的经验,以期望更有效地与男性服务使用者连系,本院于2013年2月至3月期间共进行了六次聚焦小组,所得的研究结果于10月31日之研讨会上公布。研讨会由浸会大学社会工作系助理教授陈德茂博士与大家分享研究结果,以及由平等机会委员会政策及研究主管朱崇文博士及家庭治疗学院临床副总监、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荣誉教授吴敏伦博士作专题分享。此外,本院的男士服务工作小组亦分享了推行男士服务计划的经验,并邀得男性服务使用者分享求助的心路历程。
陈德茂博士指出,是次研究结果显示服务使用者及前线社工均认为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论述及对男性求助的负面卷标,如「男士求助是软弱的表现」及「自己的问题也解决不了很失败」等,均大大减低了男士求助的意欲。此外,「男士难于向他人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及「对机构或社工信心不足」亦是窒碍他们求助的重要因素。陈博士亦表示男性及女性受访者对机构、社工及服务模式上都存在不同的看法,他建议服务机构在宣传手法、活动及服务模式设计上,宜多以男性角度去设计宣传品,以增强男士接受服务的信心。
另外,基于男士较女士渴望「控制大局」及相信自己有能力操控,他建议前线社工应尊重及信任男性服务使用者的选择,并多加肯定、鼓励及欣赏。在服务的不同阶段,社工也应反思既有的信念及态度,多了解两性服务使用者的不同需要,重新建立对男士工作的认知,及掌握针对性的技巧,定能令男士服务工作事半功倍。
东华三院为发展具性别角度的男士服务,自2012年4月起推行『爱家男人』男士服务计划,于属下七间社会服务单位为男性服务使用者提供的各种服务及活动中,加入提升性别意识的元素,以增加男性服务使用者对性别定型的影响及压力的认识;包括治疗小组、兴趣小组及志愿者服务计划。总结过去一年多的经验后,认为要进一步发展男士服务,必须掌握男士服务对象的需要,从而调节活动的主题及形式,并需建立性别意识以增加活动资源、发展相关评估工具,提升服务推行者的性别意识,以及进行社区教育。
|
东华三院于10月31日举行「从性别角度看男士服务」研讨会,并公布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