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御赐「万物咸利」牌匾从东华医院卸下移至香港历史博物馆十月二十七日起举办大型历史展览
东华三院为庆祝成立一百四十周年,与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合作,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行为期约三个月,名为「香江有情-东华三院与华人社会」的大型展览。本院希望透过展览,与公众分享东华三院发展医疗、教育和社会服务的历程以及赈灾救济、筹募工作和为海外华工提供原籍安葬的足迹,让公众认识东华三院与香港社会共同成长的经过,同时展示香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联系内地与海外华人所扮演的枢纽角色及东华三院在世界华人慈善网络的重要地位,并透过多元化的相关教育活动,推广东华三院丰富的、坚实的新高中课程通识科及本土文化素材。
是次展览由香港历史博物馆与东华三院文物馆筹划,是首个香港历史博物馆与非政府机构合办的大型专题展览,将于十月二十七日至明年一月十七日在历史博物馆举行。展览分为七个特色展区,展出250件与香港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文物,大至牌匾、布幛,小至别针、旗仔。为确保展品在最佳状态下展出,部分展品已运送到文物修复组预先修复,当中包括在东华三院文物馆收藏珍贵的数件牌匾。除了展出承载历史记忆的东华文物,展览还使用约200张历史照片,并会播放多套专题短片。
东华三院档案及历史文化办公室于早前举办「服务学习计划」,专门培训逾30名东华三院社区书院和东华所属中学的学生作展览大使,在展览期间提供导赏服务,借以加深靑年人对东华三院及香港早期历史的认识,并培养他们对服务社会的兴趣。
大会于9月20日在东华医院礼堂举行新闻界招待会,把东华医院的一项珍贵收藏品──由光绪皇帝御赐的一块刻有「万物咸利」的牌匾,在东华医院礼堂拆下,运往香港历史博物馆展览。「万物咸利」是指天下万物也受益于善行和善举。该块木制牌匾约重250公斤,高122厘米,长384厘米,由光绪皇帝亲点翰林代笔,玺章盖于牌匾正中。金龙是皇帝的象征,因此印章上方有一木雕贴金龙头,木框上亦有浮雕金龙装饰。东华医院自创院开始,除赠医施药外,还提供广泛慈善救济服务,服务对象不限于香港境内,而且扩展到内地的省份及海外华人团体,充份体现这个牌匾所宣扬的精神。
东华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复康、兴学育才、扶幼导青」的使命和承诺,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全港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慈善服务机构。在过去百多年,东华的医疗、教育及社会服务均有长足发展,迎合社会需求,为市民提供收费低廉或免费的优质服务。现时东华三院共有223个服务单位,包括5间医院、19个中西医疗衞生服务单位;50间学校及148个社会服务单位,涵盖安老、儿童及青少年、复康及公共服务;另东华三院文物馆负责宣扬东华历史、修复和保存机构档案以推动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
* 完 *
传媒查询:欢迎致电2859 7853与东华三院企业传讯总主任刘冠华女士联系。
梁定宇主席介绍「香江有情:东华三院与华人社会」展览的背景及内容。
香港历史博物馆专家顾问及展览顾问丁新豹博士以东华医院礼堂历史文物介绍早期华人社会历史。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文物修复组总馆长(文物修复)陈承纬介绍拆卸「万物咸利」和「善与人同」牌匾的工序以及有关修复及技术性处理问题。
十多名工作人员卸下「万物咸利」牌匾及移送至香港历史博物馆作展览前的重点文物修复。
「万物咸利」牌匾, 清光绪十年(1885年), 东华三院藏
1885年6月,珠江三角洲洪水泛滥,灾情严重。东华筹得超过十万元善款赈济灾民,获光绪皇帝特御赐「万物咸利」牌匾,以资表扬。
文武庙神舆, 清同治元年(1862年), 东华三院藏
銮舆由文武庙当年值事、「四环众信」、「各港客商」联合在清同治元年(1862年)献送。过去每逢神诞庆典,用以奉请文武二帝神像出巡。
《一八七三年东华医院征信录》, 1874年刊印, 东华三院文物馆藏
《一八七三年东华医院征信录》是东华三院文物馆馆藏最早期的一本,类似现今机构的年报,载有创院宗旨,医院运行规条和监察机制等资料。
欢乐满东华屋邨筹款比赛三连冠奖杯(1982至84年), 1984年, 彩虹邨服务联会藏
欢乐满东华自1979年开始举办,是东华三院善款的主要来源,彩虹邨两度夺得屋邨筹款比赛三连冠,得到东华三院颁授奖杯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