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圆我梦」残疾人士展艺计划-不一样的艺占体验
推广伤健共融 宣扬人人平等理念
残疾人士纵拥有着别人眼中「不完美」的身体,但他们在艺术平台上透过一点一滴的努力和坚持,也能展现自己的能力,创造「完美」。东华三院一直致力于发掘及提升残疾人士的艺术潜能,以促进共融艺术实现艺术无疆界的理念。
「我圆我梦」残疾人士展艺计划慈善拍卖已踏入第二年,本院于十一月十日假香港金钟添马工园添马茶座举办「不一样的艺占体验」(Art Jamming)。工作坊安排了参加者模拟不同种类及程度的残疾,亲身体验视障及肢体伤残艺术家平日所遇到的困难。而三位有份参与是次拍卖的残疾艺术家更带同作品于活动中作出分享,宣扬人人平等的理念。
为期三年的「我圆我梦」计划旨在要让以往被忽略的一群残疾艺术家,能继续提升及发挥其艺术潜能,并能融入社会,实现他们艺术创作的梦想。在为弱势社群提供机会的同一信念下,促成了「『我圆我梦』残疾人士展艺计划」的诞生,并透过捐款、专业拍卖和公开展览等活动,让大众得以认识及欣赏残疾人士的艺术才华及作品。
创造这些作品的艺术家年纪、背景不一,但抱著共同的热忱,从创作过程中建立自信以及表达对生活的乐观思想。例如年纪轻轻的嘉恩竟能纯熟地运用毛笔和墨水画出富有禅味的画作,作品层次分明,也有一点漫画家「阿虫」的味道。他能画出细腻的粗幼线,而绘画也让有自闭症特色的嘉恩安静下来;性格爽朗的莫惠芝婆婆,虽然年岁渐长、视力衰退,要全神贯注盯著画,眉目皱皱的画,但她对于画作的水平要求依然特别严格。一幅的雀鸟的绘本她不但涂最少六层木颜色,而且每幅更重复画了两至三次才满意。;从小开始自学绘画及书法的姜伟佳,患有肌肉痿缩症,过去不时为其入住的复康中心义务设计及绘画。近年,他于复康中心内组织了一羣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绘画和交流,促成了「艺聚画社」的成立;八十年代出生、患有自闭症不善于与人沟通的陈诗敏擅长画花,其中一幅作品更曾被用作曲奇饼罐的罐面设计,推出市场售卖。前特首曾荫权伉俪也受到色彩艳丽的外形吸引,成为顾客之一。
东华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复康、兴学育才、扶幼导青」的使命和承诺,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全港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慈善服务机构。在过去百多年,东华的医疗、教育及社会服务均有长足发展,迎合社会需求,为市民提供收费低廉或免费的优质服务。现时东华三院共有247个服务单位,包括5间医院、25个中西医疗衞生服务单位;51个教育服务单位及165个社会服务单位,涵盖安老、儿童及青少年、复康及公共服务;另东华三院文物馆负责宣扬东华历史、修复和保存机构档案以推动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
* 完 *
传媒查询:欢迎致电2859 7482与东华三院企业传讯处助理主任黄慧珊小姐联系。
残疾艺术家姜伟佳(左排前一)与一众参加者于活动中交流。
参加者模拟不同种类及程度的残疾,亲身体验肢体残障艺术家平日所遇到的困难。
「我圆我梦」残疾人士展艺计划
为期三年的「我圆我梦」计划旨在要让以往被忽略的一群残疾艺术家,能继续提升及发挥其艺术潜能,并能融入社会,实现他们艺术创作的梦想。在为弱势社群提供机会的同一信念下,促成了「『我圆我梦』残疾人士展艺计划」的诞生,并透过捐款、专业拍卖和公开展览等活动,让大众得以认识及欣赏残疾人士的艺术才华及作品。
个案分享:
莫惠芝
于一九三三年出生,现已是一位性格爽朗的莫惠芝婆婆,从小到大都很喜欢艺术创作,直到退休才有时间发展自己所长。学习写书法后决意再扩展兴趣,参加艺聚画社,进一步增进自己艺术的造诣。虽然现在年岁渐长、视力衰退,眼盯著画,眉目皱皱的画,但她对于画作的水平要求依然特别严格。一幅的雀鸟的绘本她不但涂最少六层木颜色,而且每幅更重复画了两至三次才满意。
陈诗敏
八十年代出生、患有自闭症不善于与人沟通的陈诗敏擅长画花,其中一幅作品更曾被用作曲奇饼罐的罐面设计,推出市场售卖。前特首曾荫权伉俪也受到色彩艳丽的外形吸引,成为顾客之一。诗敏的每一幅画作都是七彩缤纷,寓意希望每个人都有其快乐人生。她能将原本立体的盆栽画成平面形态展示在画布上,形成独特的风格,让观赏者看到一些经常被忽略的地方。
姜伟佳
患有肌肉痿缩症的姜伟佳,从小开始自学绘画及书法,过去亦不时为其入住的复康中心义务插图设计及绘画。纵使面对肌肉续渐衰弱、萎缩,伟佳并没有放弃过艺术,希望透过自己的作品服务社会。近年,他于复康中心内组织了一羣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绘画和交流,促成了「艺聚画社」的成立。
郑嘉恩
年纪轻轻的嘉恩竟能纯熟地运用毛笔和墨水画出富有禅味的画作,作品层次分明,也有一点漫画家「阿虫」的味道。他不但能画出细腻的粗幼线,更能涂上合意的颜色,一幅幅富有个人风格的画作由此诞生。而绘画也让有自闭症特色的嘉恩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