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三院「善膳轩」社区饭堂开幕
十元热食助基层家庭得温饱
根据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的资料显示,本港于2011年有超过一百一十五万贫穷人士,占全港总人口百分之十七。东华三院为了纾民解困,关怀和支持有需要之人,开展了一系列由「食」开始的善膳系列服务,包括了由该院资助的「善膳轩」社区饭堂、由社会福利署资助的「善膳堂」食物援助服务,以及携手扶弱基金资助的「善膳干线」社区关怀计划。
「善膳轩」社区饭堂为该院一项创新的扶贫服务,以社会企业的营运手法,建立平台予社会人士,促进贫富之间的关爱文化,推广当顾客以正价购买一份餐膳,便等于津助一名基层家庭人士于「善膳轩」享用「十元饭」餐膳。受惠的有需要人士经评估后,可以有效会员证享用十元健康有营热食套餐,包括无味精老火汤、少油、少盐的热食及饮品。而有特别困难之人士,更可经社工评估而获得「善膳餐劵」,免费享用饭餐。此外,善膳轩为有需要之人士提供就业机会及培训,以便为投入劳工市场作好准备。
「善膳轩」所有收益扣除营运开支,均拨作社会服务用途,用作资助有需要人士享用「十元饭」餐膳。善膳轩自2012年6月中旬,直至10月31日,已为受惠人士提供超过一万五千五百餐热食服务。期盼在未来的日子,能有更多有需要人士受惠于此服务。
「善膳轩」社区饭堂已于11月23日举行简单而隆重的开幕典礼,并邀得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GBS太平绅士主礼。东华三院配合「地区为本」的扶贫策略,在西九龙区网络超过一百七十多个地区协作团体、志愿者组织、雇主、小商户及善心人士,在西九龙区推出了相应的扶贫计划,转化有需要人士的能力,实践「助人自助」精神,回馈及贡献社会,达致脱贫的长远目标。
东华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复康、兴学育才、扶幼导青」的使命和承诺,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全港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慈善服务机构。在过去百多年,东华的医疗、教育及社会服务均有长足发展,迎合社会需求,为市民提供收费低廉或免费的优质服务。现时东华三院共有247个服务单位,包括5间医院、25个中西医疗衞生服务单位;51个教育服务单位及165个社会服务单位,涵盖安老、儿童及青少年、复康及公共服务;另东华三院文物馆负责宣扬东华历史、修复和保存机构档案以推动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
* 完 *
传媒查询:欢迎致电2859 7482与东华三院企业传讯处助理主任黄慧珊小姐联系。
个案分享
阿天
阿天是一位高大威猛的全职住家男士,儿子就读中一,太太患有严重糖尿病行动不便,加上视网膜脱落,双眼已经失去了视力,所以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务由阿天一人负责。为了节省开支,他们现时一家三口搬往一间不足五十尺的劏房。房内摆放一张双格床后,已没有足够空间煮食。善膳轩廉价热食服务减轻阿天一家在食物方面的开支。此外,阿天更与其它基层的男士,组成绿色物流队,回馈社会为其它基层家庭及捐赠者,以点对点的方式,把捐赠者的物资送到有需要的家庭,一方面照顾患病太太,一方面积极回馈社会。
阿妹
阿妺于2009年由绍兴农村来港与丈夫及两名儿子一同生活。面对繁忙的都市生活、居住在不足七十尺的劏房,再加上丈夫一直未能找到工作,一家四口依靠三人综援金过活,长期处于入不敷支的情况。阿妺于2011年初诞下幼子,其后患上产后抑鬰症,经社工介入协助,并转介使用廉价膳食援助及托儿服务等等支援,减轻阿妺的生活压力,再配合药物治疗,阿妺现已渐渐康复。
陈女士
因家庭纠纷,陈女士与两名女儿暂迁出居住,每月靠家人数千元的资助生活,由于家中有幼女,陈女士未能外出工作,以帮补生活。数伙家庭共享一厨房,煮食用具相当简单,因此,陈女士一家三口对于餐膳亦不能有太高要求,能温饱便可。在百物腾贵的环境下,经济压力甚大,捉襟见肘。适逢善膳轩试业营运,陈女士及两名女儿成为社区饭堂的会员,经常使用服务,以解决膳食及营养的问题,大大减轻了压力。陈女士更积极投入志愿者活动,帮助其它有需要之人士。
东华三院主席陈文绮慧(左四)与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GBS太平绅士(左五)及嘉宾为东华三院「善膳轩」社区饭堂主持剪彩仪式。
(左起)东华三院主席陈文绮慧、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GBS太平绅士及东华三院第一副主席陈婉珍试饮无味精老火汤,大赞味道良好。
嘉宾参观东华三院「善膳轩」社区饭堂,并与员工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