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三院

Media Centre

东华三院「共融共生艺术祭」展出逾100件艺术作品 宣扬环保共融讯息
诚邀公众参与

(香港,2025年3月31日)由东华三院主办的「共融共生艺术祭」正在将军澳环保村展出,展期至4月6日。是次艺术祭以「蝴蝶的蜕变」为主题,展出作品超过100件,涵盖装置艺术、雕塑、绘画及平面创作,由30个复康单位的服务使用者、小学生及大专院校的学生、大众与多位本地艺术家共同创作,充分展现创意与才华。这些作品多使用环保材料制成,体现了环保与创意的结合。

是次艺术祭以艺术作为桥梁,推动社会对不同能力人士的认识与欣赏,并携手创造一个更包容与充满爱的社会。启动礼早前(3月8日)已于将军澳东华三院环保村圆满举行,主礼嘉宾包括东华三院主席邓明慧女士、劳工及福利局康复专员陈伟伟先生、艺术发展局副主席杨伟诚教授BBS,MH太平绅士、社会福利署助理署长(康复及医务社会服务)吴伟龙先生及共融艺术大使叶蕴仪女士等约200位嘉宾参与。

旧物升级:展示架设计背后的故事

是次艺术祭邀请创意教育团队「乐在制造」担任策划及艺术伙伴,并与多位本地艺术家共同创作,传达共融与可持续发展的讯息。策展团队将环保与升级再造理念融入设计中,实现创意与实用的结合。展场内所有作品资料的展示架均由废弃物料—四脚助行架升级再造而成,从而达至环保村「绿识减废」的目标。

艺术与复康的共创 展现无限可能

陶瓷艺术家王镇濠(Harris)创作的《当我们同在一起》与《共生园地》成为展览的亮点。《当我们同在一起》以瓷砖描绘复康人士幻想中的自然世界,展现了他们的想象力;而《共生园地》则以陶瓷昆虫与花卉象征生命的重生,传递出共融与韧性的精神。

绳结设计师萧俞(Zoe)的作品《虫鸣万物》亦吸引了众多目光。她以回收的床单及单车轮转化为昆虫眼睛般的设计装置,鼓励观众想象自然的声音,并体验人与万物和谐共存的美好。

而FabLab Hong Kong的《再生星球》互动雕塑更会邀请观众参与组装,一同探索废弃材料与生命的可能性。

另一作品《蛹泡希望》位于草地的圆拱小屋装置象征毛虫蜕变的蛹,内里挂有以「奶袋」转化而成的泡泡,象征艺术养料,是蜕变的重要催化剂。「奶袋」是复康院舍常见的消耗品,经清洗后成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

参与活动 深入理解共融理念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艺术与复康结合的可能性,也让参与创作的残疾人士藉由艺术表达自我,提升自信与成就感。艺术祭期间安排了多个工作坊及艺术导赏团《共鸣之旅》,让市民亲身参与,深入理解艺术与共融理念,以及与自然共生的可能性。市民可透过网上报名参加导赏活动,亦可预约参观展览:https://research.typeform.com/to/AkgewSfT

共融共生艺术祭,期待您的参与!

展期:2025年3月8日至4月6日

地点:将军澳环保村 (环保大道180号)

 

东华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复康、兴学育才、扶幼导青」的使命和承诺,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全港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慈善服务机构。在过去155年,东华三院在医疗、教育、社会、历史文化保育及公共服务方面均有长足发展,迎合社会需求,为市民提供收费低廉或免费的优质服务。现时东华三院共有392个服务单位,包括5间医院、37个中西医疗衞生服务单位及1个社区药房、60个教育服务单位、257个安老、青少年及家庭、复康及社会企业/创新的社会服务单位,3个过渡性房屋计划、1个地理空间实验室(营运伙伴)1个回收便利点、两个肩负守护和保育本地历史文化重任的服务单位,分别为东华三院文物馆和东华三院何超蕸档案及文物中心,以及25个提供殡葬及庙祀服务的公共服务单位。

*完*

传媒查询:欢迎致电2840 6351与东华三院企业传讯科联系

图一为主礼嘉宾劳工及福利局康复专员陈伟伟先生(右十一)、艺术发展局副主席杨伟诚教授BBS, MH 太平绅士(右十三)、社会福利署助理署长(康复及医务社会服务)吴伟龙先生(右十)、共融艺术大使叶蕴仪女士(右九)、本院主席邓明慧女士(右十二)、行政总监苏祐安先生(右十四)、本地艺术家及展能艺术家等出席启动礼。

图一为主礼嘉宾劳工及福利局康复专员陈伟伟先生(右十一)、艺术发展局副主席杨伟诚教授BBS, MH 太平绅士(右十三)、社会福利署助理署长(康复及医务社会服务)吴伟龙先生(右十)、共融艺术大使叶蕴仪女士(右九)、本院主席邓明慧女士(右十二)、行政总监苏祐安先生(右十四)、本地艺术家及展能艺术家等出席启动礼。

图二为一众嘉宾参观艺术家们的作品。

图二为一众嘉宾参观艺术家们的作品。

图三为本院主席邓明慧女士(右)及共融艺术大使叶蕴仪女士(左)合照。

图三为本院主席邓明慧女士(右)及共融艺术大使叶蕴仪女士(左)合照。

图四至图六为「共融共生艺术祭」设有多个工作坊及导赏团等活动,让公众人士参与。

图四至图六为「共融共生艺术祭」设有多个工作坊及导赏团等活动,让公众人士参与。

图四至图六为「共融共生艺术祭」设有多个工作坊及导赏团等活动,让公众人士参与。

图四至图六为「共融共生艺术祭」设有多个工作坊及导赏团等活动,让公众人士参与。

图七为陶瓷艺术家王镇濠(Harris)创作的《当我们同在一起》

图七为陶瓷艺术家王镇濠(Harris)创作的《当我们同在一起》

图八为绳结设计师萧俞(Zoe)的作品《虫鸣万物》

图八为绳结设计师萧俞(Zoe)的作品《虫鸣万物》

图九为FabLab Hong Kong的《再生星球》互动雕塑

图九为FabLab Hong Kong的《再生星球》互动雕塑

图十为作品《蛹泡希望》

图十为作品《蛹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