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三院

Media Centre

广福祠换梁重修开幕典礼
外墙加添艺术元素 推动多元共融

为回复东华三院发源地、位于上环太平山街有逾百年历史的香港二级历史建筑广福祠的原有庄严外貌,东华三院早前为广福祠进行大规模换梁重修工程,并已完工,更择吉于2月7日举行换梁重修典礼。为令代表传统文化的广福祠进一步融入社区,东华三院特别为广福祠注入艺术元素,邀请了属下社企「爱不同艺术」(i-dArt)的艺术家郑嘉恩利用剪纸艺术,为广福祠基座外墙创作新外观,将传统文化与艺术结合,展现东华三院的多元、创新及融和。

广福祠不单是重要的传统庙宇,亦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为使到访市民和旅客更了解广福祠的历史和感受中国庙宇文化,郑嘉恩以剪纸艺术,配合跟庙宇有关的文字和广东俚语,创作出色彩丰富的作品《地藏王》,为广福祠基座外墙「改头换面」,增添活力,同时亦把中西以至新旧文化融为一体,让多元文化碰撞交织擦出新火花。

上环太平山街及荷李活道一带具有浓厚艺术气息,涂鸦作品随处可见,而广福祠这次的新安排,将可推进社区融合。另外,广福祠更将定期更新基座外墙的艺术主题和作品,为不同艺术创作者提供发挥及交流的平台,务求成为多元文化的「聚脚地」。

广福祠俗称百姓庙,又名百姓祠,供奉地藏王、太岁、济公活佛等,多年来香火鼎盛。广福祠初建于1851年,为东华三院的发源地,现已列为香港二级历史建筑。广福祠原本用作置放客死香江的异乡人的神主牌位,后来成为流落无依人士及垂危病人的栖息地,由于当时衞生环境恶劣,唤起全港市民关注。当时一群热心公益的华人领袖有见及此,便倡议集资于附近兴建一所医院,为贫苦市民提供免费中医药服务,并于1872年落成启用,从此奠定了东华三院善业的基石。东华三院同时亦将广福祠收归管理。

东华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复康、兴学育才、扶幼导青」的使命和承诺,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全港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慈善服务机构。在过去百多年,东华三院的医疗、教育及社会服务均有长足发展,迎合社会需求,为市民提供收费低廉或免费的优质服务。现时东华三院共有309个服务单位,包括5间医院、29个中西医疗衞生服务单位、54个教育服务单位、219个安老、儿童及青少年、复康及公共服务的社会服务单位,以及2个肩负守护和保育本地历史文化重任的服务单位,分别为东华三院文物馆和东华三院何超蕸档案及文物中心,负责宣扬东华三院历史、修复和保存机构档案等工作,藉此推动保护文化遗产。

* 完 *

传媒查询:欢迎致电2859 7482 联系东华三院企业传讯处

东华三院主席李鋈麟博士太平绅士(前排右四)、东华三院乙未年主席何超蕸女士(前排右三)、文颖怡副主席(前排左三)、谭镇国副主席(前排左四)、马清扬副主席(前排右一)及主要捐款人李冠亮先生(前排右二)为醒狮点睛挂红。

东华三院主席李鋈麟博士太平绅士(前排右四)、东华三院乙未年主席何超蕸女士(前排右三)、文颖怡副主席(前排左三)、谭镇国副主席(前排左四)、马清扬副主席(前排右一)及主要捐款人李冠亮先生(前排右二)为醒狮点睛挂红。

东华三院主席李鋈麟博士太平绅士(左一)、东华三院乙未年主席何超蕸女士(左二)、文颖怡副主席(左三)、主要捐款人李冠亮先生(左四)、谭镇国副主席(左五)及马清扬副主席(右六)为广福祠重修募捐碑记进行揭碑仪式。

东华三院主席李鋈麟博士太平绅士(左一)、东华三院乙未年主席何超蕸女士(左二)、文颖怡副主席(左三)、主要捐款人李冠亮先生(左四)、谭镇国副主席(左五)及马清扬副主席(右六)为广福祠重修募捐碑记进行揭碑仪式。

东华三院主席李鋈麟博士太平绅士(右一)与各位嘉宾于广福祠内奉香。

东华三院主席李鋈麟博士太平绅士(右一)与各位嘉宾于广福祠内奉香。

广福祠注入艺术元素,邀请了「爱不同艺术」(i-dArt)艺术家郑嘉恩为基座外墙创作剪纸作品《地藏王》,结合传统文化与艺术,推动多元共融。

广福祠注入艺术元素,邀请了「爱不同艺术」(i-dArt)艺术家郑嘉恩为基座外墙创作剪纸作品《地藏王》,结合传统文化与艺术,推动多元共融。

「爱不同艺术」(i-dArt)艺术家郑嘉恩简介。

「爱不同艺术」(i-dArt)艺术家郑嘉恩简介。